close

金融交易是我選擇的事業也是我無悔的興趣

而交易之道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旅程

 所以私自另闢一個金融訊息的分類

期盼我努力學習的過程能給老同學帶來一些好處 

而以下是一篇很棒的文章

沒有太艱澀的術語

卻輕鬆指出交易之道的高深智慧 

獻給關心理財投資的老同學們

以下為原轉載處: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eagle99/11077831

正確的時機,正確的風格 - 散戶向錢行 - 無名小站

 

April 24, 2009

 

  孫子曰:「...圍地則謀,死地則戰...。當進入易被敵人圍困的地區,要小心謹慎,避免被敵人圍困;陷於前不得出,後不得退,非死戰就難以生存的地區,要毫不猶豫,殊死奮戰,死中求生。

  一般來說,破釜沉舟,把自己逼入絕境並不可取,但在特殊狀況之下,也只能採取這種作為。孫子兵法九變篇,講的就是「因地制宜」的變化之道。

  在股市中亦是相同的情況。在9000點的時候,要小心自己被套牢,因為股價可能會出現打五折甚至一折的跌幅,所以必須順勢操作,戒慎恐懼,嚴格執行停損。然而在股價崩跌、明顯低於價值以後,此時反而要危機入市,買進績優價值股後,即使股價繼續修正就不輕易賣出。在大部分的時候,停損的確是金科玉律,順勢投機也的確是唯一正道,但是崩盤以後,就不見得如此。

  在大多頭的環境之中,採取價值投資法是不合宜的,此時應該是「買高賣更高」。而在大空頭的末端,則應採「買低長抱」的策略。隨著股價高低位置、趨勢多空所應採取的投資策略也應有所改變。

  賴利‧威廉斯在「短線交易秘訣」一書中講到一個故事:「作為本書的讀者,你不但要學會這套基本工具,而且還要保持清醒,留意市場的最新發展。我期許你成為一位偉大的交易員。偉大的交易員必須夠聰明地隨機應變,他們絕不會把自己鎖在交易方式一成不變的「黑箱子」裡。

  1960年至1983年間,出現了一位真正偉大的交易員,他就是職業棒球選手喬(Frankie Joe)。喬擁有高明的智慧,而且深知自己的交易之道。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,像圖釘一般銳利,卻又能與人相談甚歡。在我們建立了三年的交情之後,他把他的技巧透露給我,那就是在股市高檔時賣出,低檔時買回,這就是全部的內容,不多也不少。這在當時是一個很棒的技巧,它為喬累積了不少財富。

  接下來,股市由於雷根政府削減賦稅及預算政策的刺激而創下歷史新高,這是最可能預測到,然而卻很少有人預測出來的情況。一般人都預期股市會上漲,但沒有人能夠理解,為何股市沒有出現像過去十八年來突破後拉回的走勢。甚至連喬,歷來最偉大的交易員之一,也想不到。喬一直逢高賣出,卻沒有機會逢低買進;因為股市根本沒有下跌。到最後,他因為虧損及失去成就感而頹喪不已(就像絕大多數的交易員一樣,他對獲勝有某種強迫性的需求),最後走上自殺的絕路。」

  事實上,在美國的股票歷史上出現過三種不同的投資風格,迪克‧李巴倫在「隨時空轉變的投資風格」一文描述了以下三個時期的投資風格(Dean LeBaron,

Romesh Vaitilingam著「投資大師與投資觀念」導論)

  1945年至1970年:「追高買進,賣更高價」主宰了這段時期的投資風格。最後,這個年代在1967年股市大跌的震撼,及接踵而來的1973年至1974年股市下挫,導致成長型基金的績效下滑,而宣告結束。  

  1970年代至1990年代:當時流行的投資名言變為「逢低買入,逢高賣出」,最具代表性的新一輩英雄人物,就是如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 這號的人物。

  1990年迄今:對今日美國而言,在我個人看來,適當的說法應該是更具彈性、更兼容並蓄、反應更快,也就是幾乎是以交易為導向。而這正是大型機構投資人因為組織性因素,而無法善加運用的技術。機構投資人的組織性因素包括:成群的投資顧問、龐大的書面作業,使其無法做彈性調整。而彈性調整正是當前因應市場外在衝擊、創造獲利的關鍵因素。

  迪克‧李巴倫最後的結論是:「正確的地點,正確的風格」。如果是在同一個地點,那麼就是「正確的時機,正確的風格」。

  億萬富豪里昂‧李維在「股價為什麼上漲」一書中說道:「...投資是心理行為,也是經濟行為,就算是冷靜型投資人也會發現,基本法則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。換句話說,基本法則有時根本不能拿來作為判斷的依據。在一九七O年代,許多投資人會在星期四下午等著聯準曾發佈M1貨幣供給額的指數,根據這個資料來買進或賣出。現在,依據M1變化做投資決定的大眾幾乎都消失了。...習於從某個特定市場賺取利潤的那些人,通常不會察覺到遊戲快要玩完了,而且可能對於如何從後續市場獲利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。他們幹嘛要改變某件已經做得好好的事?...市場是錯綜複雜的,一個參與遊戲的人,光是了解遊戲的轉變是不夠的。當市場出現了改變,通常會要求投資人揚棄原先造就他成功的規則。...

  投資沒有一定非得如此的原則,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之下,你必須更改原來的策略,譬如在股市崩盤之際採取「價值投資法」績效甚佳,但在「網路泡沫」的年代,使用這種方法只是笨蛋。

  在9000點討論「長期投資」,不是笨蛋是什麼?投機順勢操作才是正確的策略。在4500點以下卻採取短線進出,賺取區區幾成的利潤,應該也不怎麼高明,甚至還繼續放空或等待低點,卻不知許多股票已經不知不覺都漲了二成三成以上。(備註:至98/4/12,大盤已經自3955漲到5788,漲了1833點或46.3%,其中個股漲幅超過2倍者有25檔,超過1倍者有277檔,超過50%者有786)

  最後以蘇黎世投機金律第六條來做一個總結:「永遠保持靈活的投資與對策。要避開定型化與公式化的操作,它們會妨礙你的決策與操作,並且使你誤判與坐失良機。避免被定型化的思維綁死,它們會妨礙你的投機的靈活度的。不要因為意氣之爭,或是念舊習氣而駐足於已經過時的、不具希望的投資活動上面。如果出現有更吸引人的機會,橫在你的面前,必須毫不遲疑的跳脫原有的藩籠,加入新的投資機遇。」

  崩盤以後,採取「反向操作,長期持有」,其他的時候,採取「順勢操作,大賺小賠」。

附錄:

米勒 在金融海嘯滅頂

美盛價值信託基金今年慘賠輸掉十多年來績效

美盛(LeggMason)投資公司的明星經理人米勒(BillMiller),以連續15年打敗大盤的操作績效著稱。但米勒今年的悽慘表現,已經摧毀他的傳奇紀錄。

米勒操盤的美盛價值信託基金(LMVTX),在1991年到2005年的成長表現每一年都超越大盤。這是至今仍無人能及的記錄,但隨著美盛價值信託基金今年來重挫58%,米勒十多年的擊敗大盤表現已徹底歸零。

米勒慘賠的股票投資包括美國國際集團(AIG)、美聯銀行(Wachovia)、華盛頓互惠銀(WaMu)、全國金融公司(Countrywide)、貝爾斯登(BearStearns)、花旗集團(Citigroup)與房地美(FreddieMac),簡直就是金融風暴滅頂企業大全。

米勒在一年前美國房產風暴襲擊金融市場時,開始買進這些股票。當這些股價進一步重挫,米勒說投資人反應過度。

這些投資現在都慘賠,米勒去年看到的「價值投資」機會,變成大蕭條時期以來最慘重的股市崩盤。米勒這些「價值型投資人」學到血淋淋的教訓:股價可能一時看來過於低估,但市場可能的確有其理由作賤股價。

米勒說,自己最大的失誤是沒預見到這場流動性危機會變得如此嚴重。他曾多次在先前的市場恐慌中低接獲利,但是這次金融海嘯威力之大危機,讓一度是業界標竿的企業居然也隨之崩解。他說:「我太天真了。」

根據晨星公司統計,米勒的美盛價值信託基金在一年前還有165億美元資產,而在一年的虧損與贖回後,現在剩下43億美元。該檔基金投資人過去一年的58%虧損幅度,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跌幅還多20個百分點。

根據晨星,這檔基金今年的表現把過去十多年的績效完全輸掉,以過去一年、三年、五年與十年的表現來算,米勒的基金表現都是數一數二的糟糕。價值信託基金的投資人兼理財顧問科漢說:「我為什麼不把鈔票燒一燒,直接丟出窗外?」

米勒是美盛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,該公司管理六檔基金,米勒親自操作價值信託基金與另一檔較小的機會信託基金。

 

2008-12-11/經濟日報/A9/國際財經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dominic3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